马拉松式的法国高中生毕业会考(baccalaureat,简称bac)本年度于6月17日正式展开,为期五天,第一天依照传统以哲学科考试揭开序幕。今年共计有66万4,709名考生,其中51%参与普通类考试、28%为专业类考试、21%技术类考试。共计有4,787个考场、17万阅卷与工作人员。
继承18世纪耶稣会创办之中学引以为傲的传统,法国哲学教育传达出某些特点:1.训练「思绪清晰的公民」;此教学基础是为避免百科全书式的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博而不精」或「精而不博」的潜在危机;2.发展缜密思考与表达判断之自由教育。
哲学教育在法国并不仅存在于大学。从拿破仑第一帝国开始,哲学即为中学教育的必修课程,纳入最后一年的高中课程。现今高三授课时数依分组而有所不同,分别为普通科:文学组每週8小时哲学课程、社会科学组4小时、自然科学组3小时;技职科每週2小时,学生均须通过毕业会考之哲学科考试。
目前法国社会对哲学考科于整体文凭之重要性与必要性等虽有争议,但人们仍普遍认为哲学为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学科,并期透过反覆思辨之学习过程,以提升公民的集体素质。今年的高中生毕业会考哲学科不同类组的考题分别如下:(考试时间4小时,题目三选一)
文组考题:
- 言语是否只是工具?
"Le langage n'est-il qu'un outil ?"
- 科学是否仅侷限于验证事实?
"La science se limite-t-elle a constater les faits ?"
- 试解释笛卡尔着作"致伊莉莎白信"(Lettre a Elisabeth)的节选段落。
Le texte a expliquer est un extrait de "Lettre a Elisabeth" de Descartes.
经济与社会组考题:
- 我们对国家有什幺责任?
" Que devons-nous a l'Etat ? "
- 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如何解读或诠释事物?
"Interprete-t-on a defaut de connaitre ?"
- 试解释安瑟伦(Saint-Anselme)着作"协和书" (De la concorde)的节选段
落。
Le texte a expliquer est un extrait de "De la concorde", de
Saint-Anselme.
自然科学组考题:
- 我们是否能以道德行事而不受政治影响?
"Peut-on agir moralement sans s'interesser a la politique ?"
- 工作是否能让人建立明确的自我意识?
"Le travail permet-il de prendre conscience de soi ?"
- 试解释柏格森着作"思想与动力"(La pensee et le mouvant)的节选段落。
Le texte a expliquer est un extrait de "La pensee et le mouvant", de
Bergson.
资料来源:
http://etudiant.lefigaro.fr/les-news/actu/detail/article/le-bac-cher-conteste-mais-lance-2160/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台湾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