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杂誌》最近公布的亚洲大学排行榜中,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KM)成功挤入排行中排名第87名,成为马国唯一被列入榜中的高等教育学府。
这是国立大学第二度被列入相关排行榜中,该校去(2012)年在亚洲50年历史以下的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98。
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卡立指出,国立大学作为公共大学能被列入榜中,是国家的骄傲。
他强调,马国公立大学与学术人员皆非常努力,促使大学保持竞争力,而不只是为了挤入排行榜中。
他说,部分大学基于资源问题而无法完全符合审核要点,而被排除在排行榜外。因此,如果国民大学找到了维持高竞争力的"方程式",未来该校就可以持续良好的表现。
国立大学副校长丹斯里莎莉花指出,该校排行榜审核的目的,主要是要让大学能与其他研究型大学做参考标準,并在未来作为策划的参考。
她说,国立大学能挤入排行中是一项好消息,并希望大学未来可以成为区域的教育重心。她透露,这次共有655间大学呈交资料参与排行榜审核。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台湾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