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Minerva研究期刊最新刊登的一份报告,全球高等教育排行榜名次会影响到当局政策的决定。这些官方原来应该平均分配给各校的教育资源和补助,为了能入榜或名次往前晋升,以彰显国家的教育成果,可能独惠于少数具竞争能力的研究型大学,尤其偏爱科学和科技领域的学科,而造成不公平的现象。
全球目前主要的高等教育排行榜,以最近公布全球顶尖大学排行名次的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为首,该排行榜就是倾向于科学研究成果为评量基础,包括知名科学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国际间获奖的次数等。
报告作者为密西根大学的教育管理副教授Brendan Cantwell和北德州大学的副教授Barrett Taylor,两人合作研究由卡内基基金会主导科技研究加强型的美国大学从2003年到2008年蒐集来的资讯,经回溯分析比较后,发现到可事先预测是否会进入上海交大榜内及名次先后的诸多因素,主要有两项:一是从大学获得联邦研究经费的多寡来看,另一是从大学颁发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博士学位的多寡来看。
其实富有的私立大学与得到官方补助的公立大学相较,排名应该更前才是。两者区别为公立大学有政府或大型研究组织为其后盾,只要表现好就会获得来自各方的奖励和额外的教育资金,因此而荣登榜单,但对那些默默在耕耘不依靠政府支援的学术单位来说,并不适合这种竞争方式,只会加深各大学和科系领域之间的矛盾,拉大彼此的差距。
当然Cantwell也说明,并没有确定的因果关係存在,例如某所大学如果多花1千万元的教育经费或增加颁发STEM领域的博士学位,并不保证它就能荣登上海交大的榜单或名次往前晋升。
儘管如此,并不能阻止一些国家和学术机构为求好排名而砸大钱在高等教育上的努力,例如中国和德国早已开始筹划加强提升列入重点大学的教育品质,并投资更多在科学和科技相关的学科上。本月稍早,日本政府公布将在未来的10年内,每年投资1亿美元来帮助选定的10所日本大学,让它们能突破藩篱,进军全球百大顶尖学府的行列中。
但美国政府至目前为止,尚未有专为世界百大排行名次而作努力的迹象,因为长久以来美国的大专院校重视的都是对招生有影响的本国排行榜,如U.S. News & World Report(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而且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一直是国际间排名的参考模式,有领头的自信。不过Cantwell说,联邦政府也发现到全球学术竞争的趋势和对国家的重要性,在今年总统的国情咨文中,强调增加大学的研究经费将列入年度重点计画。
参考资料来源:2013年8月15日,高等教育纪事报
连结网址:http://chronicle.com/article/Rise-of-International-Rankings/141135/
驻洛杉矶文化组吴迪珣摘译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台湾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