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国学生而言,前往奥地利留学的学费支出仍十分便宜:从其他欧盟国家申请就读奥地利大学的学生,目前仍不需缴交学费,只有修读期限过长的学生,需要每年缴交726.72欧元学费。另外需要缴交同额学费的,还有来自其他非欧盟国家的学生,在奥地利,这些非欧盟国家学生人数达2万6,188人。
但根据2011年大学报告资料:奥地利大学每年平均为每个学生支出1万1,252欧元的经费,纳税人为高等教育资助了近94%的费用,但很多学生可能在毕业以后即离开奥地利。
总体而言,在其他国家的留学费用是较为高昂的:在瑞典修读机械的日本学生,每年需要缴交1万6,000欧元的学费,但在奥地利就仅需缴交726.72欧元。
根据2011年的大学报告,学生在奥地利完成学业的培育成本平均为每名10万6,788欧元。根据2005年统计资料,兽医领域的学生培育成本最高,每名毕业生约需花用37万4,000欧元。可惜近7年来奥地利未再针对各校的大学生培育成本进行统计,故无从得知现今大学生培育成本是否有所提高。
奥地利大学毕业生的培育成本<?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大学
每毕业生
维也纳兽医大学
Veterinärmedizinische Universität Wien
374.000€
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
Universität für Angewandte Kunst Wien
222.000€
萨尔兹堡莫札特音乐暨表演艺术大学Universität Mozarteum Salzburg
180.000€
里欧本矿冶科技大学
Universätit Leoben (Montanuniversität)
170.000€
维也纳美术学院
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Wien
161.000€
维也纳科技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Wien
122.000€
维也纳农业大学
Universität für Bodenkultur Wien
119.000€
茵斯布魯克大学
Universität Innsbruck
83.000€
维也纳大学
Universität Wien
77.000€
林兹大学
Universität Linz (JKU)
72.000€
维也纳经济大学
Wirtschaftsuniversität Wien
45.000€
资料来源:2005年大学报告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台湾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