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所推动的东南亚教育高阶官员会议,刚于本年2月于泰国曼谷举行第36届会议,会场外同时展出各国的创意教材。由伊比利美洲国家组织(OEI)与巴拉圭教育部合作推动的「优化学习」方案原住民多语言文化教材及「一盏灯」计画均远赴东南亚参展。
伊比利美洲国家组织派驻亚松森国际合作及终身学习办公室主任Luis Scasso代表于2月19日赴泰国曼谷。SEAMEO及OEI两组织在2013年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合作协定,爰促成此次难得的洲际教育合作。
原住民教育教材
OEI 与巴教育部所合作的「优化学习」方案,2012年起在巴国3个原住民部落实施,共有18所学校、1,309名学生、73名教师、3名校长及2名原住民督学直接受惠。此计画植基于原住民教育理想的社区对话,考量原住民文化的特殊性及纳入民众的期待,并辅以原住民语言的跨文化田野调查,而进行课堂中教学法及文化教材的编撰。
一盏灯计画
「一盏灯」计画在2年期间,已捐赠迄今尚无电力(或3-5年内尚无配装电力可能)的学校太阳能板、电脑及网际网路设备,同时训练地区教师或校长使用资讯设备,以促进数位知识。除上述设备外,另提供社区居民固定照明、风扇、电视、可充电式个人照明等。计画同时扩展至教授原住民社区种植农作物。
目前在巴拉圭约有160所学校无供电设备,估计3-5年内也无可能获配。一盏灯计画正帮助12所原民学校,未来希望增加至25校,最终普及至所有原住民学校。
SEAMEO于1965年成立,由东南亚各国共同成立,其宗旨为推广该地区教育、科学及文化的合作。成员国有汶莱、柬埔寨、印尼、寮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及西帝汶等。该组织的高阶教育官员会议每年举办,通常由教育次长、秘书长、司长等高阶官员代表与会。
资料来源:巴拉圭教育部官方网站,2014年3月6日。
http://www.mec.gov.py/cms/entradas/294171-material-educativo-intercultural-plurilingue-fue-expuesto-en-bangkok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台湾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