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英国Times高等教育杂誌3月4日公布之2013年全球最具声誉大学排名,泰国马希顿大学(Mahidol University)及朱拉隆公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被列为全球250所最具声誉之大学排名中。该排名之网站地址为: 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
英国Times高等教育杂誌编辑Phil Baty表示,虽然泰国有34所大学被问卷参与者选到1次以上,但是被选到次数仍离前100名甚远。依据研究显示,大学之声誉程度对外国学生选择前往就读与否是最重要因素,超过学费及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对教职员选择是否前往任教也一样的重要,同样超过对薪资待遇的考量;好的大学声誉同样有助于吸引投资及慈善捐赠。因此大学声誉对大学是否可以办学成功具备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些成功的提高其国际声誉的大学有二个主要共同点:第一、非常积极的吸引及留住世界上最优秀人才;第二、藉由在他国设立分校等措施,成为真正的全球高等教育机构。泰国大学应该思考如何藉由他国大学成功的经验转化为提昇自己国际声誉的策略。
2013年英国Times高等教育全球最具声誉大学排名,是由144国16,639名平均从事高等教育已17年的从业者在2012年4-5月间回答问卷的结果而产生,每名回答者依据他们的专业领域提出最多15所他们认为声誉最佳的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102年3月5日 The Nation
连接网址:http:/www.nationmultimedia.com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台湾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