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教育部技职教育署署长Chaipreuk Sereerak表示,将成立一个4单位联合委员会以产出泰国渔业所需的员工,并解决这部门的劳工不足问题。
技职教育署署长Chaipruek Sereerak表示,其于2012年11月8日与渔业产业暨产业永续局主席Suwanchai Sangsuk-iam会谈。他们共同研议如何合作并撰拟可行策略与计画,以提高渔业产业之永续发展。目前渔业缺乏海洋捕捞员、渔船船长、舵手及雷达工程师的人才。
泰国商会欠缺渔业熟练的人员,因为渔业类科毕业之学生均不愿于船上工作。技专校院学生或学士毕业生持有专科学历者,都属未来所需的不错人选,因为他们具有渔业类的知识,并对工作的要求没他人高。技职教育署很高兴能从其所属的4所海洋学院及13所授予海洋相关课程之农业科技学院之学生中协助遴选所需人才。
Chaipruek署长表示,技职教育署需撰拟有关渔业类之基础课程与产出的策略计画。该计画应提供该领域人力资源的推广与发展。初期,该部将成立一个4单位联合委员会,成员分别来自技职教育署、泰国商会、企业界及专家学者共同研议如何产出所需人才以因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这项工作将于2013年学年度始办理。
资料来源: http://www.en.moe.go.th/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73:more-workers-for-fishery-business-ovec&catid=1:news&Itemid=42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台湾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