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留学xinxilan.liuxue86.com海外编译撰文,转载请注明出处:《新西兰华人游子:评述中共中央六中全会公告》10月31日报道。
新西兰中华新闻网消息:NZ华新社奥克兰10月31日电最近闭幕的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六中全会的精神,在海外华人华侨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普遍认为这是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举措。游子先生是新西兰著名时政评论家,他长期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他在学习六中全会公报以后,撰写了这篇评论文章。该文重点阐述了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世界各国交化影响中国的新时期,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扬弃中继承,以及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还会继续发扬光大,并为全人类作出新的贡献,成为经济强国和文化強国而屹立于世界之林。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评中共中央六中全会公告
游子(新西兰)
刚结束的中共六中全会公告说:「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这句话可圈可点。
首先,中共中央如此坚定地宣称自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对中华民族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我为此感到欣慰和高兴。
有朋友质疑这段话的真实性。他认为中共从成立之日起到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引进资本主义、西方文化,根本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破坏。
他的说法不无道理,然而我的分析如下:
从清末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中共土地革命,中国的革命进程中,就一直存在着传承中华文化,以及「全盘西化」,这两种倾向的争夺;不过似乎一向都以后者的气势压倒前者的声音。例如从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失败,到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一直都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失败。
革命当然伴随着破坏,其中包括社会体系、秩序的破坏,经济体系的破坏,和文化道德传统的破坏。近百年的革命历程,可以说破坏是严重的;国民党辛亥革命、共产党土地革命、何尝不都是如此?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传承中华文化」看来一直是个失败者,然而,它与「全盘西化」的争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辛亥革命中有孙中山先生主张的「取欧美之民主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也有蒋介石宋美龄力行基督教式「新生活运动」,以及从胡适先生到连战先生一大批知识分子的「全盘西化」和「自由主义」主张。这是国民革命队伍中传承中华文化与全盘西化之争。
共产党也是如此,从初期土地革命时期,就有张国焘「百分之一百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痞子运动」、「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之争。这也是传承中华文化与全盘西化(马克思主义化)之争。
很少人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百年中国的革命路程。
很少人想到,百年革命其实是千年中华文化的浴火重生;虽然现在离真正的重生尚远。
毛泽东自己大概也没有想到,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已经被毛泽东自己实践了几十年,而且因此取得胜利。毛泽东的「中学」,就是「农民运动调查」;他的「西学」,就是马克思主义。
文化是什么?「中华传统文化」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文化是它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所决定,有什么样的经济,就有什么样的文化。
中国的知识分子认为文化就是书本。「中学为用」的「学」,就是他们知识分子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学问。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四书」、「五经」,就是庄子、老子、孔子以及他们留下的书籍。
马克思主义那种文化认知值得磋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认知并非错误,然而过分片面。因为除了经典著作之外,中华文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更加有活力的载体,是中国人,中国的老百姓,包括数以亿计的农民。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二评中共中央六中全会公告
十几年前,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物理学家吴大品教授写了一本<中西文化互补与前曕>的著作。他在「自序」中说:「数百年来帝国没落,国家积弱,外族统治,战争苦难,列强欺凌,民不聊生,造成国人严重的心灵创伤和心理不平衡。经历了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五四反传统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的洗礼后,包括众多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人,长时间在自大与自卑的心理之间往复循环。由于对自己过去缺乏正确认识,甚至对中西传统文化、历史和哲学都充满误解,滋生出崇洋媚外或仇外的不健康心理,却偏偏无法建立自信自重的精神,因此很多人已经缺乏客观评价中西文化优劣的能力。类似的对于中国人丧失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全盘西化」的批判,在同是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振道的言论也多有出现。
吴教授呼吁:「当今世界,东方文化仍然处于劣势,要对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人首先必须以踏实持平的态度、广阔的胸怀,去重新认识自己的过去,思考现在,探讨未来。」可以欣慰的是,我们在中共六中全会的公告中,看到了中共中央的这种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位媒体朋友在评论文章中说:「挟三十年经济发展成就之底气,之豪气,之志气,中国共产党又展开了一张新的蓝图,曰“文化大改革”,如此这般大江东流奔腾入海之势,谁能质疑?何从质疑?」中国共产党人如此地有底气、豪气、志气,我们应该感到欣慰。不过该朋友又说:「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继续取得成功唯一重要的信心,到目前为止,主要来自当今中国雄厚的经济基础,没有太多其他的东西。」这句话值得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文化只是它的「上层建筑」,有甚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决定有甚么样的文化。窃以为这种文化观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完全无视世界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例如中共中央党校张希贤教授这样评论中共六中全会:「纵观世界文化历史潮流,在18、19世纪世界的文化潮流起源于西欧,以英法德为代表,而到20世纪,世界文化潮流的重心转向了美国,以美国为中心,以日本和英法德做基本支撑点,对全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注)他预言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他说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世界经济中心转向以中国为首的亚洲,中国将「引领」世界文化潮流,他说「世界文化中心,中国是主力」。张希贤教授当然也极力肯定「先进文化论」。
我们在张希贤教授文章中看到的,是对西欧、美国曾经拥有的西方经济中心(霸道)和西方文化中心(霸道)的崇拜和迷信,以及对中国将成为「世界文化中心」的不切实际幻想,完全「缺乏客观评价中西文化优劣的能力」(吴大品教授语)。其实历史事实并不支持「经济决定文化论」。相反,历史已经证明:文化的力量是超越经济、政治、军事的。不过我相信,张希贤教授那种狭隘文化观,不会是中共中央的主流。
胡锦涛在中共建党90周年之际曾经说过:「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胡锦涛主席这里讲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优秀」的中华文化,不是先进文化。文化是讲比「优」「劣」的,而不是讲比「先进」「落后」。我们在胡锦涛主席讲话
中看到的,是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自信。
人类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最有活力,最能够抵御各种各样的冲击和磨难而能够传承不息的文化,是优秀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是这样一种优秀文化。它不但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源泉,也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
我们预祝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努力,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