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海归”带来的原创技术是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重要力量。然而如何能为“海归”“筑巢”提供扎扎实实的渠道?他们最需要怎样的服务?各地又在如何将海归创业与本地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挂钩?我们试图在已经有12年历史的“海创周”上寻找答案。这个全称为“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的引智平台刚刚从一个地方性活动上升为国家级的“引智”和创业对接平台。
如果你的电脑中毒瘫痪了,不用找人来修,一个电话告知,两分钟内就可以无损修复。这么先进的远程技术来自于留美“海归”创业家吉立人的一项宇光VNS虚拟网络技术。吉立人的公司落户在大连高新区,高新区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海归创业人员达3700多名,他们创办的400多家高科技企业,占到高新区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50%。
大连正从“海归”人士创业热土扩展为全国性的引智投资对接平台。在日前结束的第12届“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上,全国24个省市招商团队汇聚大连,争抢1600多位留学归国人员和他们携带的980个高新技术项目。
为智力资本寻找沃土
“在归国创业之初,最担心的一是不懂政策,两眼一抹黑,二是不熟悉环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连天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丕说恳切地说,“我们在国外也有自己的工作,很难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实地考察。”
一方面是“海归”急需一个了解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各个城市也急需一个展示自己产业规划和扶植政策的舞台。“苏州、新疆等地的工业园以前求都求不来,现在自己掏钱在‘海创周’上租了300多平方米的展馆来抢人才。”大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郭长明谈到‘海创周’的变化,“全国各地越来越重视归国人员带来的‘智力资本’。”
的确,在“海创周”现场,各个省市的展台前都有不少海归拿资料,看展板,他们大多随身携带着笔记本电脑,看到需求和自己项目对口的省市,就打开做好了的PPT介绍起自己的技术和项目。据统计,本届“海创周”签约项目共计682项,其中合同129项,项目意向书553项,签约金额20.2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瞄准了战略新兴产业,其中包括电子信息领域433项,生物技术55项,新材料43项,先进制造48项,节能环保32项。来自美国的293项,日本65项,英国39项,澳大利亚40项,德国37项,加拿大29项,法国16项,其他163项。国内24个省区市代表团参加“全国省区市海外人才引进洽谈会”,提供各类岗位近万个,通过前期网上预对接及现场洽谈,达成岗位意向907人。
引智平台也让过去很少为海归们所知的中西部省区市有机会吸引到自己急需的人才,在本届“海创周”上,来自中西部的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与4名博士、2名硕士签订了引才协议,与7名留创人员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
“像‘海创周’这样的引智平台,正在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各类人才回国工作提供渠道、搭建桥梁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李智勇认为:“这样的引智平台可以多一些。”
“走出去”引进人才
白劲实从东京工业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日本一家软件公司工作,这次他把自己研发的一套自动翻译系统带到了“海创周”。不过,让他得知这个引智平台的,却是全日本中国学友会。跟着学友会,白劲实还特别去大连理工大学进行了访问交流,“以前还对国内的研发环境和人才状况不放心,通过实地考察,我的这些顾虑就彻底打消了。”
发动海外团体的力量,正是引智平台“常态化”的举措之一。大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栾庆伟直白地说,“招智引才,主要是个信息沟通问题,这个沟通渠道应该是一直畅通的。过去‘海创周’仅仅是一项短期活动,但我们现在要实现从集中办好主体活动向建立海外引才工作长效机制转变”。
单纯的网上宣传推介很难保证有创业想法的留学人员得到充分的信息,依靠海外华人社团、协会就能更有组织性和目的性,重点邀请携带项目或者寻求技术合作的具有深厚技术背景和工作背景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现在,包括全日本中国学友会在内的80多家海外华人团体和‘海创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栾庆伟说。
引智平台还在向海外延伸,放低身段的“零距离”接触也降低了留学人员了解政策、熟悉环境的“门槛”。今年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办的一场人才洽谈会上,原本预计容纳700多人的大会议厅一下来了1300多名博士、硕士。“会场内外站得满满的,最后还有100多人进不了会场。”栾庆伟介绍说,“只有多为留学人员的方便着想,才能真正让服务平台持续发挥作用。”
既当保姆也当导师
“我来给你算一笔账,在海外学子创业园创业,企业只需要支付低廉的房租,不仅有税收优惠,而且免交23项行政性收费,企业成本因此减少三分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孙文强创办了贝斯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现在已经申请了8项专利,其中虚拟海岸电台系统应用于天津海事局,成功替代了原有国外产品,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
如果说像“海创周”的长效机制只是为“金凤凰”们照亮了一条飞往“梧桐树”的大路,那么能让金凤凰们安心“筑巢”的,还是要靠梧桐树自己根深叶茂,能够为他们遮蔽风雨。
在国家层面,因此推出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而在地方层面,被概括为“3231”的大连市海外学子尖端人才归国创业工程(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因此规定得格外细致:符合资格的高新技术企业,将被“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不低于200万元的创业投资,不低于200万元的资金担保,连续3年免租金提供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连续3年免租金提供不低于100平方米的生活公寓”,投入“真金白银”解决归国创业者们最苦恼的资金、场地乃至生活上的问题。
除了这些硬件需求,对国内行政手续不熟悉的“海归”们还需要细致的公共服务作为“软件”支撑。“别看我如今对企业经营轻车熟路,但刚归国时除了技术之外什么都不懂。”孙文强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没有创业园,贝斯特不可能走得这么顺利。”
丰富的公共服务也在为创业者们“护航”。在大连,类似于工商税务咨询、会计事务咨询、银行信贷、专利申请、ISO国际质量体系标准认证等创业企业需要的共性服务都被打包提供。孙文强讲起一件小事,去年夏天,创业园组织海归学子去大学校园招聘宣讲。他和企业家们被一辆大巴接到学校,创业中心工作人员不仅为他们准备好了招聘用的桌椅板凳,甚至连各个企业的宣传牌都制作好了。
“除了基础性的、保姆式的服务,留学创业人员其实也需要导师式的服务,那就是引导他们将手中的项目和区域经济中长期规划相结合。”栾庆伟表示,“比如说在大连,我们引进项目也并非是越多越好,还是要从城市的优势产业出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开发辽宁沿海经济带这两大战略紧密结合。”
在大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就成为突破口,在去年获得“海创工程”支持的8家创业企业中,其中有3家属于电子信息产业。而“海创周”吸引来的“海归”创办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目前已占到高新区同类企业的50%,占大连全市企业的三分之一,在他们的努力下,来自市场研究机构ICD的数据显示,大连的软件和服务外包综合交付指数已经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 (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